工商時報【譚淑珍】
這是真實的故事,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很富有的有錢人與一位金控副董事長。
這位有錢人是真正很有「錢」的那種有錢人,他是故事裡金控公司董事長的朋友,因為很有「錢」,所以從來沒想過要辦信用卡,有天他決定辦一張信用卡,要辦信用卡自然是找朋友的金控公司囉!
結果,當信用卡辦下來後,這位有錢人看到核撥的額度後,非常不高興。不高興,是因為覺得很失面子。他的卡「竟然有額度上限,不是無限卡!」而他周遭的朋友拿得都是「無限卡」。
這位有錢人很不高興地向他的朋友、也就是金控董事長抱怨:「怎麼不是無限卡?額度還這麼少?」(從銀行的角度,額度並不少,只是他太有錢。)
金控董事長當然知道他的朋友很有「錢」,自然想要瞭解是那裡出了問題?這時故事中的副董事長對董事長說了早年他在美國求學時的經驗。
當年這位副董是帶了30萬美元的現金支票到美國,並存進美國的一家銀行,等到學校的課業穩定、也適應了美國生活後,想要買部車,但是,又不想帶著一大筆的現金去買,於是決定到他的存款銀行申請一張信用卡,沒想到銀行一口拒絕了。
拒絕的理由是,他在美國沒有「信用」記錄,這位副董無法相信的脫口而出:「我在你們銀行存了30萬美元耶!」但是,存款銀行堅持他沒有信用紀錄,因為他從來沒有借過錢,也沒簽過支票,存款銀行自然也無法從「金融徵信系統」中查到他的任何「信用」資訊。
他不能理解:難道「30萬美元的現金」不能證明他有消費及還款能力嗎?「不台灣電動床工廠行!」這是存款銀行給他的答案。但是,也告訴他,如果他跟銀行「信用」貸款一筆錢,就會有「信用」了。
這位副董有點氣餒,因為「信用」代價不小,利台中境外公司設立息要3%,他在心裡默默的想著:「算了,就忘了信用卡吧。」電動床
後來,他就讀的大學台中商業登記有「debt card(借記卡)」,學校以debt card為他擔保辦了一張信用卡。
有了信用卡後,這位副董趕緊刷卡消費,有了刷卡記錄後,不得了,幾乎所有銀行都「邀請」他到他們的銀行申辦信用卡,連當初拒絕他的存款銀行也表示願意用最快速度核發信用卡給他,因為他有「信用記錄」了。
這個故事,要告訴大家的是,資產不等於信用,信用也不等於是現金。這也是在商場中為什麼很常會聽到這樣的話:「負債,也就是我的資產」。
這也是故台中公司行號申請事中的有錢人,因為錢多到爆,只有他借錢給別人,自己從來不曾借過錢,連買個房他都有能力拿出「一麻袋」的現金,自然在金融系統裡沒有任何「信用」記錄,也很自然地銀行核下的額度,會讓他感到很失面子。88FA19F070CDCA56
- Jan 16 Mon 2017 21:27
政商巫巫茲拉-資產不等於信用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